水环境状况的恶化 已成为建设生态文明及绿色发展的短板,近年来,随着对环保力度的加大,国家和各城市投入诸多资金治水。那么,在城市水环境治理中应注意哪些风险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学位委员会主任 曲久辉 在第十一届中国城镇水务大会上做了相关演讲。
曲久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学位委员会主任
保障水生态系统健康是核心 进行风险控制是必须
城市水环境保护与修复的核心是保障水生态系统健康,而保障健康必须有良好的水环境质量和风险控制。这就需要关注以下三个关键问题,其核心问题是 物质、过程、响应。
实现城镇污水生态处理何种模式要推崇?
为了实现生态处理有很多措施,比如湿地、土地处理或者模拟的植物处理方法,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技术空间,但不论采取何种方法,我们面临的问题是 要获得什么样的水,这与水质改善、水土修复、风险控制密切相关。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排放水水质能与受纳水体生态融呢?总结来看,应遵从三点,即:
1)水质指标应该由受纳水体的自净能力所决定;
2)应该由所规划的水体水质目标所决定;
3)应该由水环境的生态安全水平所决定。
为了达标加入药剂,达标的清洁性及出水的安全性均待考虑,就污水处理的追求来讲,其是为了将负效应变为正效应。因此,探究如何改进污水处理工艺以控制污染物共暴露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设计和实施具有正效应的污染物减排路径,推崇绿色模式是必由之路。
构建水环境绿色设施重点考虑生态通量
城市水环境治理所采用的主要绿色设施包括雨水过滤系统、生态沟渠、灰水处理系统等多种,这些人工或自然的绿色净水系统存在的主要风险是成为污染的汇又成为污染的源,为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在预设设施中必须考虑生态通量(即污染物的输入量、去除量、输出量应按照设定目标达到可持续平衡)。
对此,提出三种解决方案,
1、绿色净化设施的设计与优化运行
要重点关注因地制宜、因源制宜、因水制宜、因需制宜,全面测定、系统评估、精确核算、优化设计。
2、实现系统中各要素和功能的协同;
3、绿色设施功能优化利用。
实现生态系统完整性打造全系统生态耦合
城市水环境治理全系统生态耦合需将治理设施和全系统生态通量耦合等诸多因素间的关系整理清楚,以达到城市水环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现今的水环境治理基本是灰色水系统,而我们希望的是生态水环境,为此城市水务系统一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以生态通量为基本要素,实现安全、低耗、高效的单位功能协同。
因此,构建智慧化管理平台,做到“傻瓜式”管理和科学决策,借鉴国外综合控源治水的成功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小结: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的快速城镇化,使得城市水环境的未来充满着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我们要应对复杂性、不确定性及意外,利用合适的时机解决脆弱点,将现今的功能型城市逐步转变为生态型城市。
故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需要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进行协同建设。要使得城市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生态观得以体现。为此,
1)城市的整体设计与微观结构的融合要更加体现生态内涵;
2)实体构造与自然景观的整合要更加体现生态价值;
3)历史底蕴与现代理念的耦合要更加体现生态文化;
4)公众意识与社会管理的聚合要更加体现生态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