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华侨城,汉唐大厦25层,尽管庞大的汉唐证券债务登记完成尚需时日,但对于导致汉唐崩盘的上海五大机构的责任追究却已经开始。
时间回溯到2004年8月16日,在一天之内,这五家机构将托管在汉唐证券的尚未到期的4.7亿元国债抛售一空,并立即转换成其它债券,这一行动直接导致汉唐证券对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突发性巨额欠库。根据交易规则,登记结算公司次日停掉了汉唐的国债交易业务,汉唐证券赖以维持的国债回购运转链条至此崩溃。
现在,汉唐试图要这些机构付出代价。
提前卖券
可靠消息称,汉唐崩盘数日后,汉唐向有关部门提交报告称,上海五家机构提前卖券的行为直接导致了汉唐资金链断裂,应该赔偿其因违反约定所带来的巨额损失。
记者了解到,这五家上海机构分别是上海住宅科技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房屋维修资金管理中心、上海盛勤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交大南洋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盈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一直以来,汉唐证券依靠国债回购的资金来维系资金链条,在业内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上海证券交易所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1-8月间,汉唐证券国债现货交易额为116亿元,而国债回购交易额高达1459亿元。
在向有关部门的报告中,汉唐证券并没有隐瞒其利用客户国债、通过回购方式融资运作的实情,但其辩称,这种运作是得到客户同意的。
据了解,上述五家机构虽然名义上与汉唐签订的是委托国债投资协议,但在协议之外,双方还签订了一份《委托国债投资补充协议书》。合同除约定委托方将资金委托给汉唐证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进行国债投资管理外,还约定:“在委托有效期内,汉唐证券可以进行相应的债券回购,并对回购出的资金具有使用权”。
根据记者掌握的资料,上海住宅科技股份将1亿资金交给汉唐证券用以委托理财,而上海房屋维修资金中心、上海盛勤、交大南洋、上海盈运的委托资金数量在3000万-2亿元之间,到期时限集中在2004年12月-2005年1月之间。
据了解,为了保证资金运作的安全,部分客户还对汉唐证券承诺:“为确保国债的安全,公司在一年内不对该国债进行买卖操作,并不对指令交易予以撤销,请贵公司妥善保管,并加强监管。”
然而危机还是发生了。8月16日当天,这五家上海机构在并未事先通知汉唐证券的情况下,将各自账户里已经被汉唐质押给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所有国债卖出,并将所得的资金全部购买了不能够进行回购交易的可转换债券存入自己的账户内。
事情发生之后,汉唐证券立即形成对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近5亿元的巨额新增欠库,登记结算公司根据交易规则停止了汉唐证券的国债交易业务。知情者说,随后,汉唐在短时间内发生巨额挤兑,而且,汉唐赖以维持资金运转的国债回购模式宣告终结。此后,汉唐被接管成为必然之事。
汉唐起诉
知情人称,在公司崩盘之后,汉唐证券对该五机构极其不满,认为正是其违反当初与汉唐的协议,擅自提前卖出国债,才导致了汉唐全面崩溃的结局。
8月21日,汉唐向有关部门申请冻结五家机构在上海的资产,以准备提起诉讼。据了解,有关起诉资料已于近日递交有关部门,其中,汉唐证券要求上海住宅科技投资股份公司赔偿9700万元、上海盛勤赔偿9700万元、上海市房屋维修资金管理中心赔偿9000万元、交大南洋赔偿3000万元、上海盈运资产赔偿4000万元。
有消息称,以上五机构卖出国债,是在汉唐证券原上海业务总部总经理顾翠华配合下完成的,但汉唐证券有关人士对此拒绝置评。公司债务登记负责人桂智莉对此表示无可奉告,“托管期间有关信息一律不对外。”而当事人之一,交大南洋董事会秘书许晓鸣也称:“不知道公司有资金委托给汉唐证券这件事,其它的事更无法表态。”
而据知情人士说,出于对汉唐证券资金情况以及对自己资金安全性的忧虑,几家上海机构才比较终选择了与汉唐翻脸。
今年2月,中国证监会联合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对国债回购业务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数家高风险券商中,汉唐名列其中。随后,券商委托理财成各方警惕的焦点。2004年4月,上海市国资委下文责令旗下各家企业清理回收委托理财资金。
五家机构之中,上海市房屋维修资金管理中心本身就比较特殊,其资金按规定应该是专款专存,只能用于维修民众房屋,本来就不能进行委托理财。其他几家机构如上海盛勤是由上海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下属后勤单位改制而成,而交大南洋等也未曾就委托汉唐理财一事进行过公告,一旦其委托资金出现回收风险,则相关机构将面临极大的压力。
知情人士说,进入8月后,汉唐证券的资金运转情况已经相当不好,由于国债市场以及所持重仓股的暴跌,引起恶性连锁交叉反应,委托客户对此极为不安,于是就有了8月16日几家机构的联手反戈和汉唐的崩盘。
而汉唐证券对此却认为,其与委托客户已有协议,汉唐依照合同购买了国债,质押给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后,获得相应资金进行投资,客户对以上情况都是知道的,而在8月16日,客户却在明知自己没有处置权利,而且其出售行为将给汉唐造成巨大损失的前提下,擅自将已抵押国债全部卖出,造成汉唐正常的资金链断裂,导致巨额的财产损失。
资金流失
一位汉唐内部人士分析,汉唐证券的崩溃,上海机构客户的违约确实是关键因素,在汉唐比较危险的时刻,给予比较后的致命一击。但该人士同时称,汉唐证券与大股东等关联企业之间复杂的资金往来才是其资金流出现异常的深层次原因。
汉唐证券董事长吴克龄曾于1998年以大股东的身份入主当时陷入困境的琼能源,吴出任上市公司董事长,其后琼能源更名为恒大地产。2000年开始,吴克龄联合南方证券炒作恒大地产,从9元涨到比较高22元多。但在高位之时,南方证券单方面出货,吴克龄却无法脱身。此后,汉唐证券从高位接盘恒大地产,尽管公开数据显示其持有恒大地产股权并不算多,但有人士称,其真正持有的股权远远超过公开的数量,仅从这一点看,汉唐就摆不脱为大股东输送资金的嫌疑。
证监会正在对汉唐证券进行调查。据汉唐证券一位配合调查的人士称,汉唐证券的委托理财金额达到了40个亿,通过国债交易的放大回购融资额则超过40亿元。这部分资金中,有20亿用于维持公司旗下几大重仓股如恒大地产、浪潮软件、红星发展、南纺股份的价位,由于以上股票汉唐都是在高位接盘,股市行情又很低迷,在这些股票的自营上汉唐证券的亏损达到10个亿;另外,汉唐为维持委托理财资金链条,每年付给委托机构的资金成本在4亿元左右(早期汉唐的资金成本是12.5%,后来降到8.5%);而其它的资金则通过关联公司转给了吴克龄控制的泓源水业。
2001年12月,汉唐证券在深圳挂牌成立时,吴克龄通过海南润达出资1.8亿,占19.97%,为大股东。知情人士称,在公司20个股东中,大部分都是吴的关联企业或是不实际出资的名义股东,整间公司的控制权都在吴的手中。
可靠消息说,汉唐证券在成立时,由于股东出资不实,几家由吴克龄控制或互为关联的股东单位并没有资金投资,而汉唐证券就以客户保证金为抵押,替股东向银行贷款做担保,承诺一旦股东资金出现问题,银行即可从客户保证金中全额提款。知情人士说,银行对这些情况非常清楚,但还是给予了贷款。通过此种方式,汉唐证券又为股东输送了数亿元的资金。
据了解,向股东贷款的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而在汉唐事发之后,深圳银监局也就此事专门照会各属下银行,要求各银行对其为券商提供的各种融资进行全面清理,并督促各证券公司提前准备偿还贷款的资金。
水务谜团
提及吴克龄控制的泓源水业以及汉唐证券,就不得不同时提到一家名为海南汉氏环境投资有限公司的机构,该机构与吴克龄关系密切,这已是深圳业内比较公开的秘密。此间人士称,汉唐证券能发展得如此迅速,得到其他券商梦寐难求的各种资格,甚至于拉到诸如中国人保、长虹、上海房屋维修基金这样高难度的委托理财客户,与之不无关系。
早在吴克龄控制恒大地产的第三年,海南汉氏环境投资有限公司就曾经作为二股东进入,它与农业银行海口市金贸区支行签订协议,接手其持有的恒大地产16.35%股权。而在2001年,海南汉氏环境又与吴克龄一同进入汉唐证券(投资2000万,占2.22%)。
据了解,海南汉氏环境的关联企业包括美国汉氏技术有限公司、深圳汉氏环境等,此外,通过与吴克龄控制的瀚成投资合资,双方又成立了注册资金为人民币6000万元的深圳瀚洋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该公司的战略规划是:通过投资控股的方式,形成一个投资、工程、运营一条龙的环保产业集团,并在短时间内成为中国环保产业领域的领先企业之一,这是吴克龄与海南汉氏的又一次深层次合作。
而与此同时,一家名为泓源水业的公司于2004年在深圳成立,该公司的股东分别是上海泓源聚实业有限公司、深圳瀚成投资有限公司以及深圳的泓兆、泓禧两家公司,而泓源水业的董事长王超是吴克龄的原助手、琼能源原总经理。经过复杂的股权设计,吴克龄掌握的海南润达成为上海泓源聚的间接股东,故而也是泓源水业的间接股东和控制人。
泓源水业的产业运作在地下潜行。据了解,在其盘子里,已有聊城润达水业有限公司、济南玉清和济南鹊华制水等多家公司。此外,通过多家关联企业,泓源水业正在和安徽合肥,新疆乌鲁木齐,江苏镇江、扬州、盐城,浙江宁波,湖南冷水江、湘潭,江西鹰潭,陕西咸阳,山东济南、济宁、青岛等地的数十家自来水公司洽谈收购事宜,许多已经到了签约阶段。
根据泓源水业在今年初制定的目标,经过三年的并购活动,花费60亿元左右的成本,泓源将拥有每日1000万吨供水的规模,占到国内供水市场份额的10%左右。
汉唐人士称,正是在水务收购上,汉唐沦为大股东的融资工具和财务顾问。据了解,汉唐主承销洪城水业就是服务于整个大局的。在泓源水业收购各地水务公司的同时,泓源在各地成立水务行业的股份公司,意图复制这种模式。而吴还要求汉唐的并购部门为大股东的水务收购提供支持。在汉唐证券崩盘之后,公司为大股东收购水业提供了多少资金也成为证监会调查的重点方向。据了解,该项资金应该不低于10亿元。(经济观察报 记者 程林 周涛 深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