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我国首批3个生态文明试验区中,就有两个位于长江经济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长江经济带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生态环境保护摆上优先地位。沿江省市围绕“水”做文章,实施保护水资源、治理水污染、修复水生态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
“绿色发展”大保护谱写新篇章
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是长江沿江11省市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双赢的五年。
长江水好不好、安不安全,关系重大。长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35%,满足了沿江4亿人生活和生产用水需求,还通过南水北调惠泽华北、苏北、山东半岛等广大地区。
保护好一江清水,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重中之重。但长江流域污染物排放量大,风险隐患多,饮用水安全保障压力大,同时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加大,亟须转型发展。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关键处落子,为长江经济带奠定了绿色发展的总基调。
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印发,这是我国首个把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作为首要原则的区域发展战略。立下“长江生态环境只能优化、不能恶化”的军令状,沿江11个省市硬化约束,铁腕护江。
今年7月,环保部等部门印发《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从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环境污染治理、流域风险防控等方面提出更加细化、量化的目标任务,要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成中国经济版图上的绿腰带、金腰带。
长江经济带的成绩来之不易,是沿江各省市齐抓共管、铁腕护江的努力结果。
2016年以来,贵州25个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市)落实生态发展与环境保护责任,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今年,贵州开始推行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为3000多条河流设置了2万多名河长。贵州全力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江西湖口县地处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环保压力大。近两年来,湖口县共清理违规建设项目近百个,总投资超过26亿元的十余个环境污染性项目遭到一票否决。
江苏省今年已安排2亿多元专项资金投入黑臭水体整治。
湖北、重庆等省市启动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管理和长江沿线化工企业及园区污染整治。
今年年底,沿江11省市将完成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工作,全面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让“黄金水道”产出“黄金效益”
一江春水向东流。长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经济社会大系统,无论生态保护还是经济发展,谁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长江经济带建设,都强调“协同发展”:
“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发展江海联运,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要增强系统思维,统筹各地改革发展、各项区际政策、各领域建设、各种资源要素,使沿江各省市协同作用更明显。”
理念相通,“黄金水道”才能畅通。
“长江经济带要集约化、精细化发展,就是要寻求比较佳匹配、比较佳组合、比较佳协同方式。”武汉新港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林说。
2015年秋天,长江流域内48个城市、59个园区聚首上海谋求合作,上海张江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重庆两江新区、南京高新区和合肥高新区共同牵头成立了长江流域园区合作联盟。此前,上海举办的长江流域园区合作对接会就已达成了40多个项目合作意向。
2016年,园区合作联盟旗下的长江流域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联盟成立,它涵盖了长江流域内智能装备和机器人产业链,意欲用10年时间推动成长一批亿元企业和百亿级以上的企业集团。
制度协同,长江巨龙才能腾舞。
在《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中,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三大城市群定位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
“国家战略从城市群破题,统一规划布局,有助于打破行政壁垒、体制藩篱,在更高层次上引领区域协同。”郁鸿胜说。
短短一年间,长江经济带政府间合作频繁。
浙江宣布在嘉兴设立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嘉兴军民合用机场被纳入上海机场建设“一轴两翼”规划。
武汉、长沙、合肥、南昌“抱团”合作,就业创业政策统一互惠,工商政务信息整合共享,质量技术监督一体化。
成渝两地联合编制城市群产业专项规划,寻找跨区域整合资源、协同发展的良方。
深水区合作不易,而一旦建立起顺应协同发展的一体化规划、管理、体制,长江经济带将爆发出惊人的加速度。
万里长江奔流不息。展望未来,长江经济带这条绿色生态廊道正呼之欲出,一幅和谐、健康、清洁、优美和安全长江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