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动态资讯 > 技术新闻 >

2016年建设生态文明 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编者按

  中国环境与发展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合会)2016年年会12月7日在北京召开。 在当天的全体会议上,两位中方副主席、三位外方副主席和一位外方首席顾问进行了发言,本报对他们的发言特予以摘登,以飨读者。

  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国合会副主席、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解振华

  我提几点看法,供大家讨论。

  是气侯变化相关政策。美国新政府在气候变化等政策方面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有很多人也因此提出中国的气候变化相关政策或者可持续发展政策会不会发生变化。中国政府为了落实可持续发展2030年目标和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工作,已经公布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以及中国2020年之后气候变化自主贡献的目标。同时,我们把这些目标的落实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把发展观、执政观、自然观内在统一起来,融入到执政理念、发展理念中,所以我们肯定会认真兑现承诺,在这一点上中国气候变化的政策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方向和路径是不会改变的。

  第二是碳市场。中国已经在7个省市开展碳市场试点,3年的试点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全国7个试点城市二氧化碳累计成交量达到1.2亿吨,交易额32亿人民币。明年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巴黎会议上的承诺开始启动全国碳市场建设,争取到2020年能把我国碳市场建设得比较完善。

  第三是南南合作。2011年开始,中国政府已经开展了南南合作,主要是考虑在加强南北合作的同时,作为补充,也要加强南南合作。2010年以来,中国安排了2.7亿人民币用于气候变化的南南合作,向很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资金、技术和设备支持,并且已经和12个国家签署了应对气候变化物资赠送的谅解备忘录。2014年9月,张高丽副总理在联合国气候峰会上宣布从2015年开始,在现有的基础上把每年的资金支持再翻一番,建立南南合作基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的巴黎会议上又宣布,中国建立一个涉及200亿元人民币的南南合作基金,主要是用于和发展中国家开展合作。我们也愿意听取国合会各位委员的意见与建议,把南南合作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第四是“一带一路”。刚刚结束的第71届联合国大会将“一带一路”倡议写进了第A/71/9号决议,得到了193个会员国的一致赞成,体现了社会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普遍支持和“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推动区域能源互联、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发展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提升区域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将与“一带一路”的伙伴分享领先的能源互联网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共同提升区域资源效率,改善环境质量,并且依托“一带一路”合作建设具有气候变化适应力的低碳基础设施,加强发展中国家预警预报减灾防灾的能力,与各国和区域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形成协同增效的作用。

  第五,为应对气候变化,2018年要开始进行促进性对话,2023年要开展全球盘点,旨在加大应对气候变化的力度。为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一些单位已经开展促进性对话和全球盘点的研究,希望把这些研究成果在国合会分享,让应对气候变化力度加大的过程中能够真正体现气候公平。

  实现绿色发展需要全面的法律和监管基础

  国合会外方执行副主席、加拿大环境与气候变化部部长 麦肯娜

  绿色发展是许多国家迫切的要求。中国不断加强合作伙伴关系,扩大投资,但是为了确保这些努力可以发挥比较大的功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面的法律和监管基础,这样才能够实现绿色发展。中国在环境法律方面扩大了范围,提升了执法效率,并且会继续完善相关法律。同时,需要一些外部的驱动力,比如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可以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的绿色发展对全球来说很重要,尤其是中国能顺利过渡到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模式中。

  中国正在努力探索建设生态文明。在“十三五”规划当中也提出了多项绿色创新的计划,列出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新的执行计划,当然也包括在《巴黎协定》还有其他全球协议中所做的承诺。中国为建设生态文明所做的努力将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做出重大贡献,同时也有实力协助且引领全国向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型。如果想成功转型的话,还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生态文明。要把生态文明理论付诸实践,提高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

  中国需要加强在全球绿色价值链建设方面的领导力,向中国企业发出明确的政策信号。不管是基于资源政策还是贸易协定,绿色贸易都是至关重要的。中国决定明年在全国范围内成立碳交易市场,这迈出了卓有成效的一大步。给污染物定价是减排比较有效的方式,能够刺激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清洁能源和低碳经济相关投资。同时,企业在投资推广新清洁技术的同时,也有足够的动力来寻找和把握由清洁技术带来的巨大增长和创新机会。要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企业的角色非常重要。不仅因为企业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更重要的是企业能在低碳转型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与此同时,南南合作也可以确保各国积极参与全球绿色价值链建设工作。第六届国合会规划工作主要聚焦于2020年到2030年,这段期间面临的机遇要比挑战更为关键,创新技术将会推进绿色发展,空气污染控制等问题将有望得以解决。

  我们需要了解如何利用大数据推动分享经济或者共享经济发展,还要通过其他独特的技术和商业模式来促进绿色创新。比较为重要的是,国合会要更加关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确保这些政策能够在中国及整个世界范围内高效、切实、及时地推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经济新常态下更要强调治污定力

  国合会副主席、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周生贤

  我就经济进入新常态下的环境保护工作关注的两个认识问题谈一下理解。

  大家都知道经济是基础,经济发展情况的变化给社会各行各业都会带来新的变化。比如正在传达学习宣传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全会提出健康持续发展。就经济速度来讲,不一定要追求那么高的速度,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过去是高速度带来的环境问题,现在是中速度带来的环境问题,非常值得国合会去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变化很多,比如将高速变成中低速,调整产业结构、去产能等对环境保护是机遇也是挑战。关于环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的高度,以环境实践为线索,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一整套新时期环境保护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包括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三个污染防治计划等。在新形势下,环境保护工作卓有成效,破解了很多难题,近几年取得了很多好的成绩。

  在新的形势下,有一种观点是抓环境保护影响经济发展。所以在落实中央路线方针时,有些地方政府还停留在口头抓环保上,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这本质上还是有一些地方政府的GDP政绩观在作怪。所以,一定要通过各方面途径,讲清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再谈谈对雾霾的认识。从科学角度来说,雾霾是天灾也是人祸,有内因也有外因。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对成因的宣传还不到位。很多人都认为雾霾是一种自然灾害,是单纯的气象问题。认为有风就没有霾,没风霾就来。所以治不治都是一样。我认为这种认识在群众当中的影响对我们治理雾霾是一个思想障碍,造成了人民在等风、造风。这样积聚的不是治理的正能量。关于这个问题我还是老观点:不管有风没有风,咬定青山不放松。衣带渐宽终不悔,不信蓝天唤不回。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转型发展成绩有目共睹

  国合会副主席、英国牛津大学马丁学院院长 施泰纳

  《巴黎协定》谈到了绿色转型的问题,但目前我们还看不到它非常清晰的轨迹。绿色转型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作更多的努力。除了在政治上努力,转型发展过程中,经济上也需要更强的领导力。只有树立更加长远的目标,才能实现真正的转型发展。在转型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气候变化问题,还要求实现共同利益。所以不应该只是单纯面对气候变化的问题,而是要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长远性和可执行性。中国目前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转型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也对全世界产生了一定影响。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人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毁坏自然环境。在十几亿人口的情况下,想要保证环境的可居住性是一个难题。不仅要保障生态系统不会被破坏,而且应该保证让人民的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加强环境保护,使大自然恢复原有功能的同时,还要提供十几亿人的就业机会和生活资源。在这个过程中,转型发展尤为重要,而转型发展过程中,政策的前瞻性是其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基础。

  另外,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希望国合会能够快速反应,面对变化制定相应的金融制度。因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他行业都会发生巨大变化,只有金融制度不断更新和变化,才能跟上发展的步伐。

  比较后我想说,国合会在不断宣传生态文明理念过程中,一定也不要忽视其他国家。从政治上来讲,一些国家处在非常艰难的时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领导力将变得非常重要。要解决目前的问题,不仅需要智慧,更要充分抓住发展的时机。当前,非洲大陆的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就近30年发展历程来看,非洲的人口增长迅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重新考虑接下来二三十年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手段。在环境保护和绿色转型过程中,中国采取的政策和取得的成果对于非洲大陆等国家和地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税收制度的生态化转型非常重要

  国合会副主席,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建筑与核安全部部长 亨德里克斯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面临了种种冲突和危机,但是尽管如此,依然非常成功地为未来做出了开创性的决定,那就是在联合国可持续性发展峰会上提出的2030年可持续性发展议程。

  这份议程提出了17项可持续性发展目标,并且在之后的《巴黎协定》中,整个社会就此达成了一致,要使全球气温升幅保持在2摄氏度以内。这无疑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也意味着我们要共同以一种可持续、低碳的方式来转变经济结构。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所以要保护的不仅仅是眼前的利益,还要保护子孙后代的利益。我们不能超负荷地透支环境资源,否则就不能实现和平与繁荣。当下我们必须尽快进行经济结构转型,并且更加尊重自然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长远的繁荣。我非常乐于见到国合会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所做的努力。

  中国为全球所树立的榜样是充满远见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国家紧随其后。为了能够贯彻联合国可持续性发展目标,我们需要在纽约举办的联合国可持续性发展高层论坛上呼吁各国加大相关政策的落实力度。中国与德国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表率,希望各国能够继续保持紧密的经验交流与合作关系。

  我本人所在的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建筑与核安全部已经决定与德国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部联合,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我认为,所有的间合作与机构间的合作都应该讨论具体的实施方法,并把这些讨论的结果和具体措施纳入国合会的工作汇报之中。

  我有两点建议:一是当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还没有完全将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污染者还没有为其行为付出足够的代价。在这种情况下,税收制度的生态化转型将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国合会可以就此进行进一步讨论。

  二是将现行的措施制度化。以德国为例,为了实现2030年议程,德国针对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列出了一揽子的计划。这意味着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都直接与德国联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挂钩。每个国家都有各自不同的标准和实施方案,只有尽可能地实现集中调控,才可能共同有效地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目标。国合会可以将这个问题作为重要议题进行进一步讨论。我相信,一个真正的可持续发展计划会非常有效,因为它不仅仅是政府所制定出来的工作任务,而且会被社会各界所认同。只有各界真正认同,我们才能够共同面对所有的问题和挑战,才能更快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推进南南合作实现绿色发展

  国合会外方首席顾问 汉森

  我首先想说的问题是,怎么能把挑战变为机遇。大家其实都在讨论这个问题,但是我想补充的一点是,我们多久才能够把这些挑战变成机遇。这些挑战会像雪球一样,一点一点地滚起来,这个雪球会越来越大。我们需要解决这些不断增多的挑战。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很多的技术,有些技术很新,我们可以更好地考虑怎样解决问题。

  现在我们有了一些比较好的工具,如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际上可以帮助我们应对“雪球效应”。我们需要经常从未来的角度回看一下今天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这才应该是国合会要做的工作。有的人可能会说未来是什么样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还是要发挥想象力。

  在会议期间,大家都表示,必须要加速行动,同时必须重视领导力。领导力非常重要,就是说人类会共同分享未来,这一点是极其重要的。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领导,也许在全球就没有办法实现我们制定的目标。但是,不管怎么说,我觉得到2030年时,中国应该是绿色经济为主导的国家,这实际上需要做很多工作。

  我们需要进一步进行南南合作。中国现在也在考虑进一步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合作。如果想实现绿色南南合作,未来的挑战的确是非常大的。但是对我们来说,这也是非常好的机会。我们有可能在南南合作的框架中进行更多的合作。

  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在的成功经验。中国发展得很快,也越来越强大,可以把自己的成功经验与其他国家交流,这样会在建立新的制度方面发挥非常大的作用,会推动世界进步。我的观点是,从现在开始,从2020年~2030年,我们很多目标有可能提前实现。比如说二氧化碳排放峰值,也许提前十年就能实现。所以,我们必须能考虑到一些其它的目标,并进行积极推动。与此同时,所有参与到这个过程当中的国家,都应该感受到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努力。

  以上发言来自中国环境与发展合作委员会2016年年会发言摘登,由中国环境报记者郭薇、刘晓星、童克难、邢飞龙、吕望舒整理,内容有删节,未经本人审阅,标题为编者所加。

(责任编辑:李德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