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器具推广难在哪些地方?
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秘书长陈明说:要为节水产品开“绿灯” 怎样才能促使节水器具更快地走进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就此问题记者专访了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秘书长陈明。
陈明说,据其他国家经验表明,运用先进节水技术,我国农业用水可减少10%以上,工业可减少40%以上,城市可减少30%以上。为此,除加强用水管理外,还要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和设备。同时,城市生活用水目前已占城市用水的55%左右,推动节水产业的发展,政府大有作为。当前,积极推广优质高效的节水产品,限制和禁止高耗低效的假冒节水产品,为真正的节水产品开“绿灯”已成为政府管理部门的迫切任务。 为推动先进节水型器具的发展,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十五”期间,相关部门规定对进入节水产品名录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并进行了水价改革。去年4月份,又出台了《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对节水型用水器具的推广应用作了具体规定。此外,在节水标准和产品认证上,也做了一些工作。这些都对节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还没形成合力,面对水资源紧缺的形势还显得有些乏力。 国外的成功经验,不少值得我们借鉴。 对政府来讲,一应遵循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原则,采用市场化运作、政府提供支持、民众积极参与的发展模式,产业的发展凡是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的,就应当由市场机制去解决,发挥水价等经济杠杆的作用。二要制定可操作性强的产业政策,促进节水产业的发展,比如积极推行节水技术和产品认证标准,促进国产设备质量的提高,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不合格产品退出机制;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在一些重大关键技术上,国家可以直接投入;建立产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体系,推动节水技术进步;使税收优惠政策得到落实等等。 对企业来讲,应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以提高产品竞争力,尽快形成规模。对消费者来讲,要有使用节水器具的意识,这不仅会带来经济效益,也是公民道德意识的体现,尽量选择经过认证的节水效率高的器具,形成节水用水的良好社会氛围。(记者 于猛) 节水产业正在长大 节水产业本应是多赢的好事,为何推广中困难重重,其背后原因何在? 表面看,价格高、质量良莠不齐、售后服务没有保障,省水不省钱,消费者用脚投票,原因也是企业所知道的。难道企业就没有改进工艺水平、降低成本,抢抓机遇、做大做强的意识? 来自全国节水办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目前,包括工农业、生活节水设备生产、技术咨询、贸易、服务等企业,不超过1500家。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以乡镇企业居多,经营规模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不足15家;技术含量普遍不高,产品工艺及服务水平差异大。从企业来看,规模小、资金有限,制约了生产工艺的更新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导致产品成本较高,性价比偏低,并且也难以将节水高科技成果转化成产品投入市场。 一位从事节水器具推广多年的企业经理告诉记者,没有不想做大的企业,但国内这个行业市场准入机制不完善,整体上还处于无序状态。而且法律法规对违规厂商的惩罚尺度宽、力度弱,违规成本较低,难以起到惩戒作用。还有一些生产企业经理告诉记者,监管不严挫伤了企业的积极性,比如国内不少城市都禁止非节水器具的销售,可事实上,在当地市场上随便都能买到。 中国节能认证中心岳宗文工程师分析,截至去年底,总共有46家生产工业、生活节水设备的企业通过节水认证。经过认证的企业明显很少,一些小企业普遍技术水平低、核心竞争力不强,产品不过关就进入了市场,和工艺较为复杂的节水产品相比,价格低了很多。单纯地依靠市场,没有有效的监管,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严重地削弱了另一些企业的创新热情。没有一个理性而成熟的市场,优秀的企业很难“跳”出来并站住脚。事实上,我国的节水产业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从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和产业管理等方面来看,尚未经历由分散到集中的产业整合过程。“节水产业整体上还处于幼稚阶段,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他说。 也有业内专家分析认为,虽然我国节水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这种潜力还没有完全转化为现实的市场需求。据调查,我国只有25%—30%的公众认为自己有节水意识,长期的低水价使大多数人形成了一个认识误区,认为水是大自然给的,本来就应无偿或低价使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产品的推广。(记者 于猛) 节水没有旁观者 水,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节水这项事业没有旁观者,要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生活水平除建设节水型社会别无他途。 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全过程的管理水平和科技内涵,在生产中广泛使用节水工艺和设备,在生活中广泛使用节水器具和产品。 节水型器具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物质载体,它除了能给使用者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外,还会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但现在有了节水产品,却难以被社会接受。 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正是时候。建设节水型社会为我国的节水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当前国家已经制定《节水技术政策大纲》,相关的认证工作已经开展,不少地方已经制定非节水器具退出市场的决定,国家也在研究相关鼓励支持措施。 作为消费者,要认识到,节水不仅要讲经济效益也要讲社会效益,对既节水又好用的产品,我们要报之以购买的热情,一方面使自己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从整个社会来讲,取得的效益也比较大化。(孟闻) (责任编辑:李德馨) |